从四个维度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时间:2020-06-09 11:37 浏览量: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意识形态工作呈现出从传统领域向网络领域延伸的特点,而网络意识形态在国际、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场域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实现的目标指向各异。因此,对网络意识形态不同场域基本定位的正确认识,既是当前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回应,也是有效应对互联网风险、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国际层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各国博弈的重要筹码。信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载体,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意识形态的一种传播工具。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掌握的网络技术优势和话语优势,通过互联网这个特殊的媒介,向全世界范围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内容,其网络组织化和政治化的特征非常明显。网络空间不仅是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汇聚的表达平台,更是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战场。由于西方国家推行数字霸权,导致其他一些国家原本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建设面临极大的挑战,也加剧了国际间意识形态的竞争。

  ●国家层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基于执政现实的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互联网在我国当前执政现实当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工作。

  基于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是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的全新内涵和构成。“互联网像试纸,浸入不同的文化之水,会化合出不同的颜色。互联网像探针,刺进不同的社会肌体,会呈现出不同的抽搐和反应”。当互联网与一国政治、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发生深度融合时,究竟化合出什么样的颜色、呈现出怎样的反应,的确考验着一国对于互联网的管理和建设。在海量信息竞争面前,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可谓“沧海一粟”,排除别国意识形态的侵蚀,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也意味着党和政府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难度和成本也将上升。

  ●社会层面:网络意识形态情势是社会思潮的汇聚平台。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扁平化、数字化。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政治传播的科层制,减少了传播的层级,重构了政治科层体系中的信息沟通。网络传播的内容一般都是数字化信息,而数字化信息所呈现的是某种特定的符号。在网络环境下,这种符号是非常容易被复制的,当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完成后,即一个传播周期完成时,信息传播并未终止,而是开启了下一个征程,开始下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因此,互联网的工具特性直接影响着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效果。

  网络意识形态争论的多样化、复杂化。如今,互联网已经从信息源变成了思想源,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不同意识形态所发出的声音并不相容。在话题内容方面,涉及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生态等维度,甚至对中国近现代史及其英雄人物的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党和政府重大改革方案等都成为重要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因此,通过互联网巩固红色地带,打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任务异常艰巨。

  ●个人层面: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来源。发挥思想整合功能。每一种意识形态,都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与整合功能,这是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所具备的独特功能。曾有学者把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形象地比喻成一种“社会水泥”,意识形态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凝合剂,能够把各种运动、党派、革命团体都聚合起来”。当下,网络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延伸,利用网络传播的全天候和个性化,扩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样也发挥着整合并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功能。

  冲击原有时空认同。当前,不同价值观带来的对传统社会的冲击,有时甚至比战争所带来的威胁还要大。因此,互联网作为大众文化发展背后最有力的推手,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其强大的消费、娱乐功能分散了人们的精力,减少了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民众的传统政治情感,挤占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原有时空认同。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对的是时空相互交织、纷繁交错的特殊场域,要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维度的结合上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才能最大范围实现民众由思想认同到政治认同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