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一)主导产业
——纺织鞋服。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48亿元。泉州是“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纺织服装产量占全省50%以上、全国10%,鞋业出口量约占全省50%、全国12.5%,主要集中在晋江、石狮,以休闲服装、运动服装为主。
——石油化工。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82亿元。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加快泉港、泉惠石化工业资源整合,以福建联合石化、中化泉州石化为龙头,提升炼化一体化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业,着力开发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高端石化产品,形成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多元化发展和供给格局。
——机械装备。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64亿元。泉州是海西重要的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建设,依托福建装备制造业(南安、晋江)基地、福建(洛江)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园、石狮数字五金机械园、海西(泉州)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泉州台商投资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永春轻工机械制造园等专业园区,提升纺织服装机械、制鞋机械、建材机械、食品机械、卫生用品机械等产业机械、数控机床、新型消防装备、输配电设备以及工程机械等产业智能化、大型化、特色化、高端化水平。
——建材家居。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23亿元。泉州是“中国建材之乡”,石材出口量占全国55%。围绕创建全国建材(装饰)产业现代化基地,积极建设南安市石材加工集中区、晋江磁灶天工陶瓷城、南安仑苍水暖城、中国家居工艺城。推动石材、建陶、水暖厨卫、水泥、墙体材料等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二)特色产业
——食品饮料。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98亿元。以休闲食品、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等为主,泉州是全国休闲食品生产基地、“中国乌龙茶之乡”,糖果产量占全省96%、全国20%。通过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工艺制品。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45亿元。泉州是“世界石雕之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中国香都”、“世界陶瓷之都”、“中国瓷都”。形成以陶瓷工艺、石雕工艺、藤铁工艺、树脂工艺等为主,集设计、生产、原辅料配套、创新培训、销售展示、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工艺制品专业化产业链。
——纸业印刷。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15亿元。围绕建设全国纸业印刷基地,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产品、新兴智能产品、多层复合高档软包装印刷和即时印刷、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远程印刷等新型业态。
(三)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2018年产业产值365亿元。泉州形成了移动通信、数字视听、智能安防、元器件、材料等数类产业集群,是国内微波通信功能模块和直放站最大生产基地之一,数字对讲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围绕福建(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中国芯谷”的目标,重点发展以晋华、三安项目为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
——生物与新医药。2018年产业产值55亿元。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特色中药制剂基地为目标,重点培育药用天然植物、现代中药、功能性食品以及新型海洋医药等。
——新材料。2018年产业产值115.2亿元。围绕建设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以高新化、环保化、资源化为发展方向,优先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纺织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光电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重点培育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增材(3D)制造材料。
——新能源。2018年产业产值206.9亿元。泉州半导体照明产业初步形成从“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的产业链。依托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光电信息产业园,打造半导体照明研发和生产集聚区、高效光伏产业基地和光伏发电示范区。
——节能环保。2018年产业产值438.6亿元。围绕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的清洁生产模式,建立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利用三大领域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四)现代服务业
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3381.16亿元。深入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以培育专精服务新业态为主,重点推动旅游、现代物流、创新金融、健康养老、体育服务、中介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新上线“泉州购”、“跨境通”和油化品航运电商平台,网商虚拟产业园入驻企业超4万家,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5094亿元。旅游业接待游客66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3亿元,分别增长20.8%和26%。
二、投资环境
泉州是全国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和“共和国6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一)立体交通
公路:建成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653公里,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普通公路网密度达162.52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规划铁路网850公里,覆盖全市各县(市),运营总里程360公里,其中,福厦铁路泉州境内约87公里。泉州动车站是客运一等站,开通始发列车,停靠对数超过100对,可直达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各大城市。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已通航55个国内外城市,2018年完成航班起降5.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74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2.8%、39.4%、7.7%;旅客、货邮吞吐量在全国229个通航机场中分别排名第42位和34位。
航运:现有码头泊位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个,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集装箱240.39万标箱,全国排名第19位和15位。
(二)城市建设
初步形成海湾型城市的发展格局,2018年市中心建成区面积238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为43.2%;晋江流域省控断面三类水质达标率100%,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主要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5%。
(三)信息网络
全市实现光宽带网络100%覆盖,主要城区和重点乡镇4G网络100%覆盖,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74.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40.1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86.51万户。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建成全球安全等级最高(T4)数据中心,可安装4500个标准机柜,容纳15万台以上服务器,园区在国内网络带宽速率达580Gbit/s,国际出口速率40Gbit/s。
(四)要素保障
供电: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39座、110千伏变电站172座,总变电容量3757.55万千伏安,电力装机容量909.73万千瓦。
供水:城市(县级以上)日供水5万吨以上自来水厂14座,日供水能力212万吨。
供地:泉州市工业用地基准地价采用级别地面价,出让年限为50年,标准容积率为1.0。
(五)金融服务
泉州是全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开展泉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被列为首批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获批运营海峡股权交易(泉州)中心、海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消费金融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海西金融租赁公司。泉州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泉州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及新兴产业、集成电路、高新技术等14支子基金,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
(六)创新资源
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推出27条叠加力度全国领先的引才优待措施,建立分层、分类、多元人才标准,实行人才市场化评价、专家举荐人才以及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职称直聘制度。探索量身定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人才服务措施,认定高层次人才3502人,建成院士工作站53个、专家工作站71个、博士后工作站20个。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大院大所”战略,引进设立中科院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科大智能装备研究院、哈工大工研院、南京大学(福建)环保产业研究院、石墨烯产业研究院、南洋研究院等高端平台。拥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17家、行业技术中心7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家,丰泽区列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三、投资导向、招商主要方向或产业链缺失环节
纺织服装产业链,鉴于印染和后整理技术长期处在中低端,相当部分高端面料需要依靠进口或省外购进,近期重点引进高效节能节水的印染加工技术、先进的印染加工设备、在线监测与控制等自动化技术、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手段为主要途径来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采用小浴比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数码印花机和先进转移印花机、高效短流程连续前处理和连续染色、自动化在线控制、新型绿色助剂、各种功能性后整理等先进装备和技术。
鞋业产业链,产业链相对完整,但面对国内招工难和工人工资的持续上升,以及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制鞋业急需加快智能化改造、实行机器换工、降低成本。重点支持引进制鞋智能生产线,发展形成世界级制鞋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智能轻工装备基地。
建材家居产业链,主要分建陶、石材和水暖厨卫等三个行业,产业链基本完整,需要补链主要为水暖厨卫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具体为:不锈钢精密铸造,不锈钢精铸产品又是水暖厨卫产业中龙头企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中间产品,该类型企业目前我市为空白;家居用铝型材生产,本地与水暖厨卫产业配套用的家居用铝型材的产品基本为空白。重点引进不锈钢精密铸造和家居用铝型材生产等项目。
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在设计、封装和半导体生产设备等环节上对接引进项目。重点引进光通信器件、微波、射频及功率型器件等方面项目;重点引进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封装设备、检测设备及相关材料、终端应用产品等项目。
高端传感器产业链,重点围绕西人马等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强化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积极引进各环节企业,带动我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的发展,补足产业链升级转型的薄弱环节。
机器人产业链,利用中科院海西装备所、华中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的研发技术优势,策划项目引进,依托华中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泉州华数,引进华中数控的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机器人本体项目;依托哈工大工研院,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进行对接合作在泉州落地项目。
食品产业链,重点招引合作建设食品原辅材料交易配送中心、海峡两岸食品交易中心、产品代理加工等项目,加快引进与培育产品研发与设计、机械设备改进、原材料供应、仓储物流、食品包装、电子商务、品牌营销等专业服务产业项目,提高与食品生产销售相关的专业服务业的产值比重。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围绕行业龙头阳光中科,积极引进上游硅料、硅片生产企业,如隆基股份等,完善光伏产业链;发挥钧石能源的生产技术优势,以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电池组件生产为基础,积极向上游招引项目,推动产业集聚。
四、投资载体
(一)通过国家设立审核的开发园区
序号 |
开发区名称 |
规划 面积 (公顷) |
主要产业 |
备注 |
1 |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1250 |
轻纺鞋服、机电一体化、体育用品 |
国家级 |
2 |
泉州台商投资区 |
1500 |
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 |
国家级 |
3 |
泉州综合保税区 |
205 |
航空修造、高端印刷、新型材料、保税物流贸易 |
国家级 |
4 |
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区多园) |
807 |
微波通讯、光伏电子、机械配件、石化、轻纺鞋服、信息软件、物流 |
国家级 |
5 |
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 |
1480 |
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 |
省级 |
6 |
德化陶瓷产业园区 |
113 |
工艺品、日用陶瓷、树脂 |
省级 |
7 |
晋江经济开发区 |
984 |
电子新材料、生物制药、精细化工 |
省级 |
8 |
洛江经济开发区 |
1437 |
机电电子、树脂陶瓷、工艺品 |
省级 |
9 |
惠安经济开发区 |
934 |
鞋服、五金机械、塑胶制品 |
省级 |
10 |
南安经济开发区 |
325 |
水暖厨卫、消防器材、日用品 |
省级 |
11 |
安溪经济开发区 |
826 |
建材、藤铁工艺、服装鞋帽 |
省级 |
12 |
永春工业园区 |
40 |
陶瓷、树脂、机械、服装织造 |
省级 |
13 |
惠安惠东工业园区 |
329 |
电子、服装、制鞋 |
省级 |
14 |
泉港石化园区 |
2960 |
炼油、烯烃、芳烃、石化后加工 |
省级 |
15 |
泉惠石化园区 |
3380 |
炼油、烯烃、芳烃、石化后加工 |
省级 |
(二)特色载体
序号 |
开发区名称 |
规划 面积 (公顷) |
主要产业 |
1 |
泉州软件园 |
68 |
软件研发、服务外包 |
2 |
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泉州园) |
42 |
品牌规划、策划推广、创意设计、影视拍摄、广告投放、公关活动、电子商务 |
3 |
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 |
11300 |
数据中心、大数据研发应用中心、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
4 |
福建省(晋江)智能装备产业园 |
269 |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数控装备、3D打印装备、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和生产性服务业 |
5 |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晋江)基地 |
3400 |
精密机械、数控设备总装和维修 |
6 |
南安市滨江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
767 |
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精密机械 |
7 |
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 |
240 |
数控一代、智能装备、互联网+、动漫游戏、新材料、新能源、新型食品、海洋生物 |
8 |
泉州(南安)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
750 |
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光伏电池 |
9 |
石狮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基地 |
67 |
药品、保健品、海洋生物产品精加工 |
10 |
永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
157 |
中药研究、创新药物、生物保健品 |
11 |
福建省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 |
667 |
包装、印刷、物流配送 |
12 |
晋江食品产业园 |
1067 |
食品及原辅料加工,食品批发 |
13 |
泉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1310 |
特种橡胶、工程塑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超导材料、通用型高分子材料 |
14 |
南安市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 |
1500 |
纺织鞋服、机械电子 |
15 |
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 |
1300 |
建材家居、滕铁工艺制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 |
五、投资政策
1.泉州市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
3.泉州市支持青年创业人才若干措施(试行)
4.关于加快泉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
5.关于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推进智能装备和数控一代产品应用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
6.中共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泉州市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奖励实施暂行规定的通知
7.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若干意见
六、联系方式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http://www.fjqz.gov.cn
Email:gov@fjqz.gov.cn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2282150 传真:22287542
★泉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Email:22980563@163.com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2980127 传真:22980563
★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Email:22285400@163.com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2285400 传真:22282886
★泉州市商务局
Email:qz22386716@163.com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2386715 传真:22386716
★泉州市国税局
地址:泉州市刺桐东路
电话:22115358 传真:22115267
★泉州市地税局
地址:泉州市丰泽街
电话:22116011 传真:22116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泉州海关
地址:泉州市温陵路南段
电话:22285826 传真:22284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地址:泉州市刺桐东路
电话:68292016 传真:68292010
★泉州市金融工作局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8388559 传真:28388577
★泉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2110168 传真:22110169
★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妙云街
电话:22132255 传真:22132246
★泉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
地址: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市行政中心
电话:22384794 传真:22386090
★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
地址:泉州市丰泽街
电话:22148098 传真:2214816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