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盘活低效用地、建设工业园区、引进优质企业,形成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格局,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一是分类盘活低效用地。以亩均税收低于所在辖区平均值40%为标准,梳理出低效用地5.93万亩,分类进行洽理。针对中心城区低效用地,以科创中心等试点项目带动民营龙头企业改造提升超4000亩土地;针对沿海低效用地,由政府收储,打造14个综合产业园,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600亩;针对山区低效用地,大力开展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将山地建成高差错落的“工业梯田”。
二是鼓励民企自建园区。突出民营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已有17家民营龙头企业自建园区,进行连片开发、引进上下游企业,将园区打造成高标准生产基地。例如,南安市以九牧为龙头,环绕布局数字卫浴等8个高端小微园,打造水暖阀门千亿产业走廊。又如,洛江万洋集团聚焦传感智能产业投资18亿元,建设智谷(泉州)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
三是引企入园促进转型。市县两级安排6.8亿元,鼓励本地企业入园,对入园企业上新设备,给予投资额20%、最高500万元补助。在园区分行业推进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机械装备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华宇织造、兴业皮革、达利食品3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引导入园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把用户需求融入企业设计、生产、售后等全链条,实现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2023年1-10月,全市盘活工业用地1.5万亩,累计建成厂房1250万平方米,拉动工业投资超千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园区聚集超3000家规上民营企业,实现超4500亿工业营业收入,超7成民营企业投入“智改数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