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进一步落实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和全市“项目提效年”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要求,昨日(28日),2025年第三季度泉州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现场会(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推进会)举办。
建设招商投产产值等指标均超时序完成
活动中,各县(市、区)政府和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现场观摩了安溪、永春、德化的园区项目。
其中,安溪芯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4.05亿元,占地314.6亩,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41亿元。其中,A地块已建成标准厂房6.0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家,目前均已投产,满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B地块规划建设接待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公园等配套;C地块规划建设标准厂房,目前已完成土地报批;D地块为信安光谷科技产业园已封顶五栋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招引项目6个。
永春县新兴智造产业园项目打造“以竹代塑”百亿产业集群,以阳竹科技为龙头,引入10家关联企业,均已投产。项目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11万平方米,规划配套有园区服务中心、科研综合楼、校地协同创新中心、文体中心、人才公寓等功能场所。
德化县古洋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园区总投资14.5亿元,用地面积173亩,以“上下楼即上下游”布局产业生态,目前已建成厂房及配套面积38.87万平方米,招引入驻企业28家,培育规上企业3家。
在更广领域,全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攻坚提效,成效显著。今年,我市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一方面制定年度专项方案,印发《泉州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以“项目提效年”为主线,突出招商投产达效,建立“招商一批、入驻一批、投产提效一批、纳统一批”全周期管理机制,另一方面优化扶持政策,在2023年入园扶持政策基础上,2025年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入园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新一轮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延续设备购置“补贴+贴息”政策,政策再加码,新增对规上企业物业费补助、专精特新企业奖励等支持条款,叠加人才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入园积极性。 同时,进一步发挥园区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产业链标杆园区。统筹推进园区标准化与县域重点产业链融合,取得良好成效。
从前三季度园区建设运营情况看,建设、招商、投产、产值四个指标超时序完成。建设方面,新建成厂房40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 81%;招商方面,累计招引2773家,其中今年新招商762家,完成年度目标76.2%;投产方面,累计 2075 家投产,其中今年新增922家,完成年度目标 92.2%;产值方面,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达到1078亿元。
招商打法“秀肌肉” 运营服务“亮真功”
从县(市、区)看,工作亮点频现。招商方面,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依托央企五矿资源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生态走廊,招引上海科科阀门、金桥阀门等龙头企业,补齐工业阀门、特种阀门等薄弱品类和不锈钢压铸、一体化精铸等链条短板。惠安高新技术产业园惠芯二期调整招商策略和产业定位,根据实际将产业定位由人工智能调整为生物医药、智能智造等产业,依托台湾新光集团,链式引进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仓储、运输、电商等5个项目,单月去化招商面积18万平方米。
运营方面,晋江精准布局园区公共创新平台,聚焦入园企业产品创新、智改数转等需求,在园区布局22个公共平台,为超1000家企业提供咨询诊断和业务培训,促成合作项目超200个。石狮成立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团队,为入园企业提供海外商标注册、品牌推广、海外仓对接等一站式服务。鲤城火炬紫华园创建能源管理体系,利用园区屋面空间部署光伏设施,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10万度,每年可节约电费160万元以上,被评为2025年省级绿色工厂。洛江设立园区“益企服务站”,提供竣工验收、消防审查、投资备案等20多项审批服务。台商区推动泉州装备所与入园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采取“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企业技术引进门槛,累计服务园区企业120家,带动新增产值22亿元。
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嫁接院所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入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永春打造园区“科创服务超市”,引入7家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研发投入归集、技术转移等服务,已辅导8家企业通过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安溪建立入园企业“储备-申报-培育”三级梯度培育机制,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培育3家专精特新企业。
政策配套方面,德化降低技改投资补助门槛,对购买数字化设备予以分档补助。开发区对入园的工业设计中心予以政策支持,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4个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