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3-0300-2020-00008
- 备注/文号:泉工信办〔2020〕24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0-02-18
一、2019年工信工作总结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工信局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工信各项重点工作,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是主要指标稳中有进。2019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167.98 亿元,比增8.6%,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4501.41亿元,比增8.6%,符合年度预期,为全省工业大盘作出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市新对接民企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259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名。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增长9.1%,高于全社会固投增速2.8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1.6%,高出省上下达目标6.6个百分点。
三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1-12月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9.3,同比提高20.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4.7%。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342.63亿千瓦时,比增0.9%;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0%,能耗强度下降优于年度控制目标。
(一)突出服务保障,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一是持续做好运行监测分析。精准实施增产增效奖励、春节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等政策措施,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全年工业稳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深化“周监测、月分析、季调度”机制,持续做好运行监测分析。强化要素保障,配合省上做好“政企直通车”平台和工信系统“百千万”挂钩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协调跟踪服务机制,保障企业稳定生产。二是深入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深化“企业家讲师团”的传帮带模式,重点实施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提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三大培训工程,提升企业家经营管理战略高度。2019年全市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名家讲坛、企业技术创新等系列培训活动116期,培训企业家及高管近12300多人次。三是扎实抓好政策落实。深入开展“政策落实年”、“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印发汇编、现场解读等多种形式宣传解读政策,2019年市、县两级工信部门共编发各类政策汇编近两万册,召开政策宣讲解读会50多场,进企业“点对点”解读政策4000多家次。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降本减负工作部署,全年全市减轻企业成本超90亿元;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共清理账款总金额1.4755亿元,已偿还1.4523亿元,清偿率98.43%,应还尽还率100%,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按照市政府要求,组织专家编制出台纺织服装、鞋业、纸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提升指导意见,提出重点行业企业设施建设、生产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全力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积极构建安全责任网络,开展重点行业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认真抓好煤炭、油气长输管道和民爆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推进全市工信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培育市场主体,工业大盘持续稳步增长。一是做强产业龙头。深入实施产业龙头计划,建立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全年共培育龙头企业省级84家、市级328家。鼓励龙头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推进双方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全年促成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项目71项,兑付补助资金770.8万元。二是做精中小企业。成立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发展协调机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全年促进“小升规”企业455家。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工作,入库企业达2600多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家。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全市现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5个、省级14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5个、省级9个,3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运营绩效评价排名全省前十,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做优高成长企业。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滚动管理高成长企业库,2019年共认定高成长企业82家,其中新增57家。做好各级单项冠军申报推荐工作,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4家。
(三)强化项目支撑,新增量不断培优做大。一是强化民企项目对接。持续深化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有效对接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和新兴产业项目,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任务提供项目支撑。牵头组织开展驻珠三角区域招商,截至目前,珠三角区域招商共洽谈对接项目66个,计划总投资501.35亿元,2019年共新引进民企项目210个,合同投资总额1259亿元,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二是强化技术改造。贯彻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细化工作目标,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市、县级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库,力争工业投资项目应统尽统,推动工业和技改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68项,总投资383.16亿元,年度投资135.56亿元。此外,中国化纤科技大会(2019)于6月份在泉州成功举行,行业专家、龙头企业来泉进行面对面技术对接,促进了化纤产业提升。
(四)推动绿色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全面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定《2019年泉州市节能和循环经济工作计划》,实施节能(循环经济)项目35个,年节能量4.25万吨标煤。深化能效对标达标工作,组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192家,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双控”考核155家。顺利完成省上对我市2018年的能耗“双控”考核,考核成绩居全省前列。二是发展绿色产业。加大资金引导力度,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制造。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省级绿色工厂14家、绿色供应链1家、绿色园区1个。加快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引进建成一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并投产,6类30个循环化改造指标均已完成,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泉州市2019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重点深化煤炭去产能工作,全市6处9万吨/年煤矿全部退出,去产能54万吨/年;引导退出3处15万吨/年煤矿,去产能45万吨/年,全年合计退出9处煤矿,去产能99万吨/年,转下达省补资金3000万元,下达市级资金1000万元,并分别通过县、市、省三级验收,实现平稳退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五)加快智能化改造,制造业发展质量有效提升。一是深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功举办2019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泉州)系列活动,配套开展轻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机械装备产业智能化改造、石化产业智能化改造等三场问诊需求对接会,工信部苗圩部长、中国工程院等科研院所有关院士专家为我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问诊把脉,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百宏、恒安、九牧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引领作用,推广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121条,培育市级数字化车间24个。全市8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数量居全省首位,14个项目被评定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样板工厂(车间)。二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巩固提升轻工装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智能装备重大专项、首台套开发专项等工作。确定116个市级“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新增8项省级重大技术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持续深化对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开展2018年度泉州市智能制造十大装备评选,指导举办首届泉州智能装备博览会。三是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高端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哈工大(福建)工研院与兵装集团开展项目合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企业技术中心梯队培育力度,全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省级3家(累计113家)、市级5家(累计7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累计6家),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64项。继续开展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工作,2019年新增质量标3杆企业国家级2家(累计3家)、省级3家(累计12家)。
(六)深化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助推作用更加明显。一是深入开展两化融合。鼓励企业推进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全年培育市级两化融合示范项目5个、平台1个,全市累计318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推进会暨供需对接会,推动10家技术服务商与25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16家企业现场签约。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新增全国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5家、工业互联网APP典型应用案例2个,培育建成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3个,企业级平台近40个。三是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推进会,组织全市7家云服务商和20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目前已推动超1500多家企业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和业务应用“上云上平台”,58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获得省级专项资金补助137.68万元。
(六)推进服务制造,产业创新转型步伐加快。一是开展服务型制造重点培育。确定服务型制造、工业设计中心、供应链平台等重点培育对象共116个,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7个(累计30个)、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1个(全省仅2个,我市累计7个)。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开展省市物流园区提升工程包项目建设,全年物流园区工程包投资超额完成考核目标138%。继续开展省级物流示范园区培育工程,新增省级物流示范园区2个(全省3个,我市累计5个),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14家(含升级),累计103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成功举办2019年“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推动“我的最美校服”、“何朝宗”杯陶瓷、“伞都”杯工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举办,全年工业设计赛事共征集有效参赛作品超过1.5万件。开展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营)36场。新增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点培育对象2个,其中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被认定为全省首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同时也是全省唯一被纳入国家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点培育对象。四是促进产融合作。发挥省、市、县三级产融合作工作机制作用,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2019年全市共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4场,组织700多家企业参加,达成贷款意向及授信金额达127亿。推动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全市供应链融资9.46亿元,受益企业61家,仅九牧厨卫就实现在线融资超3亿元。
(七)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机关作风持续改进。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制定落深落细落实党的政治建设具体意见,推动省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工信系统落地见效。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持续抓好“学习强国”“党员e家”以及“党组书记上党课”等“线上+线下”的联动学习机制。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以个人自学、专题会议、集中交流研讨、主题党日、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12个质量较高、针对性强的专题调研报告,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认真开展剖析检查,完成24条排查问题、5个“化积案”、25个检视问题清单、3个上下联动项目的整改工作。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到惠安革命纪念馆、鲤城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纵深发展。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的部署,聚焦“四风”整治,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年发文491份,同比下降40%,召开基层参加的大型会议2场,同比下降66.7%,切实转变和改进文风、会风,进一步为基层减轻负担。
其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挂钩帮扶、机关效能、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机要保密、宣传信息、政务公开、人事教育、人才工作、离退休干部、工青妇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新成效。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工信工作会议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一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作答时代命题、聚力赶超攻坚”工作要求,突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增后劲、提质量、促转型、优结构等工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以上;工业投资增速12%、技改投资增速13%;确保完成省下达“十三五”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能耗总量控制在3886万吨标煤以内,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展攻坚行动,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在省上政策的基础上,整合市级各项服务保障措施,制定印发保障春节期间企业稳定生产实现良好开局的若干措施。各地要按照2020年细化的指标任务,抓好全年,特别是1—2月、一季度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序时进度安排,确保一季度各项指标不低于全年目标任务,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为全年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一是开展走访服务活动。成立市级促进企业稳产扩能工作领导小组,于春节前、后分组开展调研走访活动,重点关注节后返工情况、节日连续生产企业要素保障、促进早开机开满机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监测服务和困难协调,指导企业做好春节放假和一季度生产安排。各地春节前要同步组织对本地区工业企业春节期间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强化沟通衔接,落实节后企业开工开机情况“一日一报”制度,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二是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要鼓励企业利用春节消费旺季和电力等生产要素充足有利时机,开展产品推介、互采互购、展览展销、供需对接、抱团营销等“手拉手”活动,引导企业多接订单、多生产。对于春节期间保持生产的制造业企业,在电力、油品、煤炭、天然气供应、运输安排方面要给予重点保障,确保企业不因生产要素短缺造成停产、减产。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一季度用电增产增效奖励、春节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春节期间企业用气优惠等保障措施,对于一季度工业总产值不低于5000万元且现价同比增长9%及以上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和新投产纳入规上工业统计的制造业企业,按企业季度用电增量分别给予每千瓦时0.05元、0.02元的奖励;对春节期间连续生产,已进入电力市场的制造业用电大户实施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对日均用气量5000立方米及以上工业企业,在1月14日-2月12日期间,给予0.3元/方的优惠。各地要认真落实省市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一季度前各县市区至少要举办一场政策宣讲活动,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鼓励企业多接单、多生产,实现增产增效。
(二)做强行业龙头,推进集群发展稳大盘。一是建立龙头企业库。围绕泉州“7+2”(7个千亿产业集群: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建材家居、机械装备、食品饮料、工艺制品;2个重点行业:纸业、新一代信息产业)重点产业、企业,重新梳理,建立龙头企业库,强化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产业龙头企业,作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备选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梯度发展态势。全年认定龙头企业超过350家,产值超过全市工业的55%。二是实施挂钩龙头服务机制。针对恒安、达利、七匹狼、鸿星尔克等163家重点龙头企业,实施市、县领导挂钩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与重点龙头企业会面、走访、通话、通信等形式,深入企业了解发展现状,实行点对点精准帮扶,切实帮助龙头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我市新一轮促进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意见,鼓励龙头企业瞄准柔性生产、智能仓配、工艺研发等高端环节开展增资扩产、改造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优质企业强强联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四是强化协作配套。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围绕龙头企业需求开展协作配套,促进形成“大手拉小手”的协作配套工作机制。全年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数超2600家,推进规下企业转规上企业超300家,促进全市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对接产值300亿元以上。
(三)着力扩大工业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一是强化招商引资。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为导向,重点围绕我市高新、传统以及重化产业等三大板块“建链、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龙头项目开展招商,积极参与全省6?18、民企项目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主动推介泉州招商项目,拓展引进一批引领带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力争对接引进重大民企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合同总投资1000亿以上。二是加大技改投资。①继续贯彻落实《泉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制定《泉州市工业企业技改投资指导目录》,细化分解落实省上下达的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任务。以产业路线图建链强链补链、“机器换工”向各产业全链条浸透、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等3个方面为重点,策划生成一批技改投资项目。②建立项目储备机制。围绕全市重点产业路线图,抓好省市县技改项目储备,实施滚动管理,确保3000万元、2000万元、500万元以上项目分部纳入省、市、县重点跟踪项目库,力争500万元以下纳入县级跟踪服务库,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业项目储备联动管理机制,力争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00项以上,其中省级重点技改项目90项以上。
(四)深化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一是抓试点示范。并行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挥九牧、恒安、百宏、染牌、华宇、阳光中科等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引领作用,带动全产业的推广应用,力争培育智能化标杆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规上企业关键工序装备数控化率达55%以上。二是抓提质拓面。在轻工等主导产业领域以鞋业智能生产线、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为突破口,带动制鞋、纺织、建材等智能轻工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全年力争推广“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100个。三是抓协同创新。加快推进中科院海西装备所、华中智能研究院、哈工大工研院等平台建设,新增一批省级、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及项目对接,形成产业科技创新的合力,巩固和深化在纺织服装、制鞋、建材家居、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等行业智能化升级改造,研发应用一批智能制造新装备新技术,力争培育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5台(套)以上。
(五)力促工业互联,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行业特色平台。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特色经济,重点推动“鞋创云”、“泛家居”和“爱陶瓷”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鞋业、建材家居、日用陶瓷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配套供给,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产业生态圈,形成具有泉州产业特色的独特优势。二是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利用标识解析实现企业生产全要素信息识别,加快构建信息互通枢纽,打通产品、机器、车间、工厂等环节,推动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智赋能。三是深化两化融合发展。继续推动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力争到年底全市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超350家。四是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各业务模块向云端迁移,借助“上云”的按需付费、以租代买、服务租赁的模式,解决企业信息化成本递增、信息化能力不足等痛点,力争年底前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超2500家。
(六)发展服务制造,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化推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示范项目。持续推动国家、省、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企业和项目)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力争培育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典型示范30个。二是推动工业设计赋能。围绕泉州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两岸校企合作,继续深化工业设计赛事活动,组织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海峡杯”(晋江)工业设计大赛,促进设计成果转化落地,提升本地企业工业设计水平,力争新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5家。三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有效融合。发挥恒安、安踏、卡宾等一批龙头智能仓配一体化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加快建设智能仓配一体化项目,力争乔丹、九牧王仓配一体化项目投入试运行,安踏一体化项目二期工程、顺丰创新产业园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引导食品、水暖建材龙头企业规划建设智能仓配项目,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与现代物流融通发展,全年力争新增省级物流示范园区1个以上,新增国家级3A级物流企业6家,全市A级物流企业突破110家。
(七)严格能耗“双控”,引导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认真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全力完成省下达的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一是加强增量控制。严把新上项目能评关,认真执行《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按规范要求开展项目节能审查,强化对项目能评事中、事后督查,控制新上高耗能项目;督促新建项目严格落实节能审查措施,切实减少新建项目对全市能耗水平的影响。二是深化存量挖掘。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能效对标、节能监测、节能诊断、能源审计和能管体系建设,调整优化扶持方式,组织实施节能重点项目,充分挖掘企业存量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进化工、钢铁、建材、造纸、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建设绿色工厂,培育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全年力争建设5个以上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八)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全力确保工信领域安全稳定。一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周密部署新年度各项工作,积极履行部门一岗双责,做好《泉州市纺织服装鞋业纸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提升指导意见(试行)》宣贯工作,力争树立一批管理提升典型示范企业。二是加大工信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煤炭方面,已关闭淘汰的煤炭企业既要防止死灰复燃,又要做好煤炭过剩产能员工安置工作;存量煤炭企业要建立巡查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到位。民爆方面,重点督促企业加强反恐怖防范工作,严防民爆物品非法流失,避免增加社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管道方面,督促指导管属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政、民、企”三方的沟通机制,协调解决新占压隐患,确保陆上油气长输管道隐患整治工作任务取得良好实效。三是认真抓好重要敏感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好我市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针对“两节”、“两会”、“世中会”、国庆节等重要敏感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坚决防范和遏制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工信部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九)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信系统干部治理能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健全完善领导干部领学促学、基层党组织比学赶学、党员干部人人参与的常态化大学习长效机制,自觉将党务、业务、财务等知识纳入学习范围,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工业经济的治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工信部门是“企业之家”的定位,聚焦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多在现场、少在会场,多下基层、进企业、进车间,了解掌握企业发展的所需所盼,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谋划发展思路,把制定政策、推动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落到基层企业中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激励干部敢闯敢试、担当尽责,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优先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员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期开展警示教育主题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文风、会风的改进,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高效的实干中去,营造全市工信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