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3-0300-2023-00005
    • 备注/文号:泉工信办〔2023〕21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2-20
    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工信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时间:2023-02-21 14:47

    各科室: 

      现将《2022年全市工信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2月20日

     

     

    2022年全市工信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全市工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部署,聚焦“1+3”专项行动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工业运行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6%,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2%以上,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1003家,为全市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坚持统筹调度,强化工业稳增长运行。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0313”疫情期间,建立“无疫工厂(园区)”机制保生产,超七成、近4500家规上企业保持连续生产。创新推广“泉通行”保畅通,在国内率先推行货运车辆电子通行码,累计办理通行证40万件。建立物资保障“平战结合”应急响应工作体系,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物资需求。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服务保障,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二是常态化运行分析调度。深化“日监测、周分析、月调度”工作机制,持续关注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用电、工业投资等指标波动情况,特别是日用电量在5万千瓦时以上企业的用电情况,对用电连续下降的企业,逐一排查、逐一梳理,实行“点对点”精准对接帮扶调度。三是开展重点领域监测分析。针对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调研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工业企业库存、行业共性问题等问卷调查,形成《行业共性问题调查报告》等供决策参考。四是及时出台惠企政策。制定《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帮助工业企业纾困稳产若干措施》,助力我市工业企业纾困稳产。出台工业增产增效用电奖励措施,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制定本级“技改贷”贴息政策,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 

      (二)坚持培优扶强,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做大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兑现龙头企业营收首超奖励,全市列入省级龙头企业名单192家、市级龙头企业351家。二是加强梯度培育。加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出台专项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全省中小企业梯度培养正向奖励考评中蝉联第一名并获得500万元资金奖励;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6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6家、小巨人企业10家、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国家级单向冠军企业(产品)3家、省级5家,数量居全省前列。三是加强产业协同。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晋江市运动鞋原辅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奖励“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协作配套项目”72个,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间互用产品、互为市场、抱团发展。四是助力产销对接。推动6000多家工业企业入驻省供需对接平台,开设“泉州馆”和“德化陶瓷特色馆”。组织“泉州、莆田鞋业‘手拉手’供需对接活动”、“泉州建材中国行(济南专场)”、“绿色建材产销对接会”等近百场产销对接活动,开展“爱泉州·大乐购”促消费活动20余场、工业乐购游系列活动超百场,全力帮助泉州企业拓市场、降库存。五是开拓产业细分市场“新赛道”。成立市职业装产业协同发展联盟,出台扶持职业装产业发展、推进预制菜企业发展、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强设计创品牌等政策,引导企业抢占细分领域新市场。 

      (三)坚持开放合作,强化项目对接落地。一是强化产业提升。落实纺织鞋服、装备制造、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定出台《泉州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泉州市纺织鞋服产业发展六大专项提升行动方案》《泉州市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行动方案。二是强化工业有效投资。全面梳理各县(市、区)工业项目存量,共征集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233项(总投资3930.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90.46亿元),其中: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88项,总投资490.53亿元,市级377项,总投资509.96亿元。工业投资及技改投资增速位列全省前列。落实省技改贷政策,推动43个项目与银行成功签约,签约金额33.17亿元。三是强化民企项目对接。推动民企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开工,本年度全市新对接引进民企项目573个,计划合同总投资2672.89亿元,民企签约完成率、开工率分别达122.6%、93.85%。 

      (四)搭建发展载体,强化园区标准化建设。一是强化项目带动。从84个“四个一批”项目建设中筛选出47个园区重点项目强力推进,8个项目建成投用,建成标准厂房和配套用房300万平方米。14个试点项目全面建设,晋江集成电路小微园等4个试点项目建成封顶。二是强化一线推进。建立工信干部挂钩重点项目制度,形成县(市、区)、管委会、乡镇、工信四级挂钩联动机制,践行“一线工作法”,4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的118.27%)。三是强化典型引路。组织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典型经验推选活动,总结提炼桩基先行、模拟审批等一批好做法全市推广。全市新增省级试点园区2个,泉州经济开发区获得全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年度评价机制创新单项第一名。四是强化工作亮晒。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工业园区拉练活动,实施重点项目月进度亮晒、问题督办、季拉练成绩比拼,在全市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大干快上的氛围。 

      (五)坚持降本增效,强化绿色数字化转型。一是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出台《泉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承办晋江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现场会,新增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3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1个,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22个,省级工业APP 2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平台,推广数字化产线121条,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000家。二是支持智能制造试点建设。培育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7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重点项目21个,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15家。三是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入选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实施95个节能技改项目,1个案例入选工信部工业节能典型,2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行业准入,4家企业通过印染企业规范公告。新培育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绿色工厂18家、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6家。新增国家级“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1家、省级3家,省级“水效领导者”标杆企业3家。 

      (六)坚持价值提升,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一是支持服务型制造提升。新增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2个、省级8个、市级12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5家。晋江获评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德化入选国家(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试点。安踏设计中心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铜奖,实现我省零的突破。举办海峡杯、何朝宗杯、伞都杯、惠安石雕+家居等工业设计大赛,开展大学生设计工作坊活动、工业设计系列讲座。二是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市级13个,省级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6个,高端绿色鞋服产业创新中心获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全国唯一纺织鞋服类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产业领军团队入选省第三批产业领军团队。三是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发。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8项,35项装备技术产品进入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指导目录。 

      (七)坚持惠企助企,强化企业纾困帮扶。一是开展挂钩帮扶。按照“万名干部进万企 一企一策促发展”行动部署,市、县、乡三级联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对企业个性问题实行“实时流转、分级调度、落实反馈”的“闭环式”管理。二是提升服务效能。畅通“12345-2”工业企业服务热线、968871政企直通车专线,全天候快速高效回应企业关切;完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清偿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全市拖欠账款应偿尽偿率达100%。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形成“走流程”事项“体验清单”,打通企业办事“难点”“痛点”“堵点”,提升服务温度和质感。三是助力企业融资。建立制造业融资需求“白名单”,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举办融资对接活动27场,引导企业申报省级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贷款及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支持融资专项贷款,2894家企业获得贷款投放115.69亿元。组织纺织鞋服产业链企业申报福建省纺织鞋服产业纾困专项贷款,191家企业获得贷款近29亿元。推动7家制造业核心企业帮助225家省内中小微企业实现应收账款融资7.1亿元。四是助力管理提升。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企业“管理创新”名家讲坛、职业经理人研修班等活动59期,培训企业家和企业高管近2.2万人次。五是开展政策宣传。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政策宣讲解读会近30场,市级惠企政策统一发布平台(含网站、移动端、公众号)累计发布政策1537篇次,阅读量近40万次。 

      (八)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工作纵深推进。一是学习二十大精神。开展“勇当主力军,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实践和迎接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大力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浓厚氛围。指导督促各支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工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动泉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深化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化《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落实,推广应用“三合一”机关党建工作体系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本通》,启动第十四轮“五好”党支部创建。党建论文获评全市一等奖,特色党建获评全市三等奖。三是激励党员当先锋。开展“攻坚克难 揭榜挂帅”竞赛活动,激励全体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牵头负责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和生活物资保障工作,高效助力全市疫情防控。3.13疫情期间,组织近百名党员下沉东凤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受到各级的高度评价,“泉通行”小程序相关做法获评全省体制机制创新案例三等奖。 

      此外,纺织、鞋服、建材、家居、软件、动漫、电力等行业的运行管理、转型升级,民爆行业安全监管,长输油气管道保护监管等业务工作,以及机关效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治、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离退休干部、工青妇等行政工作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我市不少企业承受成本和利润双重挤压,工业园区零散、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越是艰难时期,我们越要坚定信心,直面问题,积极应对。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工信工作会议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政府一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推动传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循环、高附加值的特色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7%;工业投资增长7%-8%;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运行调度,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充分把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向好的态势,全面落实各级稳工业经济措施,加快释放政策效应,全力推动工业运行稳固向上。一是抓“开门红”。抓好省一季度工业生产稳定运行措施,市两批次工业经济开门红政策的宣传兑现,引导工业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大调研走访力度,及时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推动工业企业尽快达产满产超产。二是抓监测调度。围绕全年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完善日监测、周分析、月调度机制,加强工业运行、用电、市场、出口、开票、成本等情况跟踪分析,力求实时跟踪掌握产业运行状况,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三是抓新增长点。建立“小升规”企业名单库,加强对潜力企业的帮扶指导,助推小微工业企业及时入库纳统,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做好187个2023年省级工业增长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在资金、能源、运输等方面给予重点协调保障,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四是积极对接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主动对接跟踪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术改造专项等,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向上沟通汇报,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二)发挥集群化优势,持续做大优势产业。立足全市进行布局,结合县、市、区发展特点,开展产业梳理、规划,完善产业链图谱。一是深入推进“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培优扶强,固链稳链,滚动培育扶持300家以上产业链高成长企业成长为省、市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打造“石化-纺织鞋服”1个两万亿级产业链群和“建材-家居”、“机械-电子”2 个万亿级产业链群,持续推动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二是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建立市县工作专班,按照“月、季、年”细化目标任务分解,每月向省上推荐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公告,并梯度向上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力争全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500家以上。三是抢抓市场新赛道,实施“国潮泉州”职业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建园区、抓龙头、打品牌、办活动、搭平台,在校服、制服、工装以及工作鞋等赛道上抢订单、拓市场;顺应“宅经济”“一人食”趋势,大力布局健康食品、预制菜等新赛道。四是抓项目带动,紧盯产业链核心技术升级和高附加值环节,精准开展招商,推动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健全“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抓项目机制,落实重大项目分级管理、专班服务制度,加快建设、早达产、多生产。 

      (三)抓好园区标准化,培育工业战新产业。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强园区建设、招商对接、战新培育,绩效考核、帮促结合,打出组合拳,力争2023年底,规上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0%,在园规上企业增加值占比达60%。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制定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3年专项行动方案,强力推进100个重点项目按“四个一批”机制滚动推进,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力争14个试点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带动20个民企园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工业厂房和配套用房1000万平方米。二是加强民企对接。重点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重点项目、制造业增资扩产项目、重大签约项目和产业基金项目纳入2023年民企对接项目库,把民企对接和工业园区招商大比拼活动有机结合,力争完成民企对接项目投资1500亿元,着力推进园区招商、民企对接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用。三是加强工业战新产业培育。强化重大项目带动工业战新产业发展,结合泉州产业优势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拼出泉州产业新赛道;着力促进建成投用园区项目吸引工业战新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工业战新比重。 

      (四)加快智转数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数智领航”,建设“智造强市”。一是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建立“工业医生”库,为制定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大政策、重要工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开展公益线上课程、技术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提升企业数字化思维;聚焦纺织鞋服、食品、陶瓷等重点行业,发布数字化诊断项目包,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力争全年服务企业300家以上,推动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二是树立打造标杆示范。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全年实施200个以上技改项目,推广120条数字化产线。鼓励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开展多场景、多层次集成应用,力争培育15个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0个以上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三是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泉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支持一品嘉、尚食云链等集采集供平台建设,支持链石、海石荟、鞋捕头、尚科捷云等平台围绕制造资源探索工业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争取建设1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打造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五)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突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研攻关、培育人才队伍、加大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共建新型创新联合体,推动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高端绿色鞋服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力争新认定企业技术中心7家以上。二是加强产业人才培育。支持一批高技术、高成长、强引领的产业领军团队建设,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推荐3个以上团队参加第四批省产业领军团队遴选。持续发动企业和创客参加“创客中国”、“创响福建”大赛,举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水平。三是强化技术攻关。鼓励产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实施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市域内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形成产业科技创新的合力,力争推荐20个以上项目申报省级创新重大项目。四是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落实首台套奖励扶持政策,鼓励装备企业聚焦“卡脖子”装备、短板装备、前沿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智能化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轻工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等装备产品,力争培育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个。 

      (六)构建绿色化体系,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深入推进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发展,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一是推动绿色制造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对绿色制造企业实行动态化管理、精准化指导,2023年新增20个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二是提升能效水效管理水平,持续开展节能监察、能效评估、节能诊断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打造重点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2023年实施节能重点项目60项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三是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以创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为抓手,加快谋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组织省级以上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 

      (七)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两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两业融合新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推动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通过培育入库、重点辅导、示范引领,实现制造业企业定制化服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2023年力争培育市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8个。二是实施“抓工业设计促产业提升”专项行动,搭建“一赛一坊一中心”,办好“刺桐杯”“何朝宗杯”等工业设计大赛,开展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营)交流活动,认定一批工业设计中心,促进工业设计成果在泉企转化、生产、销售,2023年力争新增培育工业设计中心8个以上。三是深化产融合作,进一步推动产融合作试点工作,联合金融、财政、人行等部门合力推动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无还本续贷、信用贷、首贷等信贷支持,常态化举办政银企对接会,落实省级应收账款融资奖励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福建省“金服云”平台和泉州“产融云”平台,引导中小微企业申请纾困专项资金。 

      (八)增强党建引领力,提高干事创业本领。一是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的二十大对工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全体党员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推动泉州工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以及工信系统中心工作,拿出拼的姿态、抢的劲头,策划开展“鼓足干劲比担当,实干争效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抓好支部规范化建设。按照《支部工作条例》和《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一本通》,实施“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行动”,对所属支部落实“3+1”党建汇报机制,施行党建“一张表体检”做法,开展支部互检,促进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四是抓实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廉政谈心谈话、廉政风险点摸排、科级干部廉政档案建立等有关工作,加强对局属单位“一把手”监督,认真开展对局属单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检查,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